學的是教育,每次發現孩子每天在某一方面有不同的表現時,身為母親,心中的欣喜難以言喻,特別是在使用語詞上的變化,如可以用更複雜的語句描述一件事情、新的語詞等,可是,孩子的語詞來源在哪兒?無非就是來自於身邊的大人、接觸的媒體。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,媒體資訊流通迅速和發達的狀況下,理論上來說,大眾的閱讀和理解的「質」與「量」均應該提升才是,但是我與其他教育現場工作者交流以及自己在教育現場的觀察發現,其實大多數學生仍欠缺閱讀理解能力,在各項測驗評比中,孩子成績不理想其實不是天資差異造成的問題,而是根本看不懂題目或者對題目的理解有問題!可見得及早建立閱讀能力,從小培養閱讀能力培養真的很重要!

不過,雖然閱讀很重要,要從何開始?如果從官方的一些硬梆梆的資料讀來,大人本身的興致就已經先被澆熄了一大半,消化資料也得花費不少時間,更何況是,許多資料讀到後面發現好像還是在理論層次上打轉,不太符合現代人需要能夠快速得知訊息的需求。以下是一些個人在關於閱讀方面的實作心得(對象是就讀中班大班左右的孩子),單純就個人經驗分享,不再作學理上的論述(寫了太多研究論文後,發現長篇大論其實對社會沒什麼貢獻意義)。像我自己本身很少看電視,也盡量不讓孩子看電視(除了視力考量之外,當然還有內容的篩選問題),書本就是我們生活聊天之餘的重要語詞來源,而我也確實發現,如果願意稍微用心,也能感受孩子的進步喔。

a. 選書的原則:

我認為家長選擇書本時,可以先思考自己希望在閱讀過程中最為重視的部分是什麼。以我來說,我希望繪本的閱讀可以幫助孩子透過圖片連結他們對世界的想像,能 多一些些的趣味性,多一點想像力,以更幽默的角度看世界,或者,能夠以有想像力的方式建立某個概念,所以「教化意義」味道太重的書,特別是那種還會做出「結論」的書(如:所以不要亂發脾氣、不要亂丟東西、多吃蔬菜等),就完全不是我的菜。

因此,原則一,要問問自己,這本書的中心價值你是否認同。我會覺得,選擇家長自己也認同的書很重要的原因是,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這本書,要如何能將故事動人之處帶給孩子?且,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的歷程而不是例行公事才是!所以,我書架上的精選排行榜,除了孩子很喜歡之外,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書。

原則二,重複性或者類似故事線的書籍,在荷包深度有限的情況下,必須進行取捨,別再重複購入了。如,我買了一百層樓的家,一百層樓系列的書籍後來陸續出了好多,有……,當然每個主題都有趣味之處,不過,我只買了幾本就不再買了,理由是,數字概念一樣(認識1-100),每一個樓層生物可以從事的活動的想像力等,我也認為已算足夠。

原則三,圖畫是否「吸睛」,繪本美好之處在於透過圖片就可想像故事,不需要太多文字描述卻能生動表達概念,因此,圖片真的很重要,如:畫風、色彩鮮豔度、設計(立體觸感或平面)等,這些都需要納入考量,孩子年紀越小時,我通常會選擇色彩較為鮮豔或者對比強烈的書。

原則四,能夠引發孩子問更多「為什麼」的書,個人認為,閱讀而沒有進一步思考是很可惜的,而思考和邏輯推理能力又有相關,繪本故事在增添生活趣味性之餘,經過一些生活中的小活動設計,也可當作小小的訓練,在適當的鼓勵下,孩子的答案真的都會非常棒。

文章標籤

潔西卡在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