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陣子因為孩子生病,帶去給醫生看時,無意間聊起孩子開始上學的事情。她說:「每天早上都是非常匆忙讓孩子吃完早餐趕校車,甚至有時來不及也只好把早餐丟到孩子書包裡,叫孩子到學校再吃,誰叫他拖拖拉拉動作這麼慢。」接著又談到吃什麼早餐的話題,她說:「當然是吃麵包啊,麵包配牛奶,我認識的工作的媽媽或者全職的媽媽,沒有人有時間做早餐,真的太忙了!」她提醒我:「你孩子越來越大時,你會越忙,你得越來越早起,每天就是趕呀。」

 

我聽了點頭如搗蒜,這場景也正在我家上演不是嗎?特別是趕時間時,孩子拖拖拉拉的行為更是令人火冒三丈,心想,這到底是誰的事情。眼見時間分秒過去,自己不自覺語調也逐漸變高,用語也變得越來越尖酸刻薄,本來想要透過這種方式加快孩子的速度,試過幾次之後,卻往往都是兩敗俱傷,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,心不甘情不願地穿上鞋,一起和我奔向校車。而在家裡責怪孩子拖拖拉拉的同時,身邊伴侶也經常不小心就遭受無妄之災,演變成為互相責怪的戲碼。原本是孩子拖時間,可以追究到變成「這不是昨天你要負責的嗎?昨天做好今天就不會拖時間了」。美好的早餐時光,可以轉瞬變成一家人最不開心的時刻,各自帶著怨氣上班上課,事後回想,心情很糟。

 

終於在最近一次又再次上演相同戲碼之後,我決定做一些改變。我仔細分析為何我感到憤怒的原因,當然直接歸納原因是「孩子喜歡拖拉」,我確實是可以理直氣壯以後繼續發火,質問「你為何不能快一點」。在事情發生的當下,因為我們彼此都已經進入各有「立場」的狀態,無法了解彼此為何固守自己的立場,像我發現,孩子經常是搞不懂為什麼媽媽會這麼生氣,之後又趕著工作,也沒心思再從孩子角度思考他的想法,如此日復一日,形成不愉快的早餐經驗。不過,事後靜下心想,我對於孩子的憤怒感,有時是一種責任的推卸,直接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會容易一些,因為只要說「都是你……」。身為大人的我也在想,如果時間再充足點,這些衝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,早餐時間也可以過得更有品質一些,而非只是完成吃完早餐的任務,聊天對話全都是「你吃快一點」,安全搭上校車,讓我工作時間也能準時開始。也就是,如果孩子能早點起床,他和我之間都能有多一點的緩衝時間,自然也就不會產生我需要費盡所有心力催促的問題。

 

但是不早睡的孩子,怎可能早起?平時的我,把家裡事務處理妥當後,才終於能有時間再回頭處理工作的事,時間往往已經是晚上11點左右,眼見早已超過孩子該上床睡覺的時間,而孩子卻仍然帶著那雙隨時可以閉眼熟睡的狀態在我身邊晃來晃去。有時見他忽然坐到我身邊,趴在桌上看著我,問我:「好了沒?」,有時則是看他躺在客廳沙發,十足像個等孩子回家的家長,看著我把電腦關了之後,飛奔而來,拉著我的手,要一起進房間睡覺。每當想起這些畫面,都會覺得又溫馨又心疼。孩子想要的是陪伴,因為孩子喜歡你,才會想要跟你膩在一起,並不是孩子自己想要晚睡晚起呀。

 

為了讓晨光時間能多一些愉快的氣氛,我從三個方面下手:

 

1. 檢討自己的時間運用。成為媽媽之後,我的時間運用其實已經有效率許多,但還是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。為了我的美好晨光時間,我只好再檢視看看哪裡還可「偷時間」。結果發現,有事沒事滑手機的習慣竟然也不知不覺佔了數個小時。有一本書<專注的力量>談到,拜科技發達所賜,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時間隨時被打斷或打擾,我們無法抗拒要隨時檢查e-mail,刷一下FB、即時新聞、或者Line訊息等,導致無法擁有專注力。我的時間控管大部分沒問題,可是卻浪費好多時間在不斷接收資訊上。若能將一部分時間挪來專心處理工作事務或者消化家務,根本就不必這麼晚睡!(這也讓我想起,我們大家辦公室裡一定都有這種人:上班時間在msn打屁,不然就是人不在位置上,下班之後他才要留下來「加班」,我個人實在看不太懂這種邏輯,當然,面對喜歡做表面功夫的長官,我們還是得承認,這招真的多少有效)

 

2. 找幫手。適時請另一半幫忙也是必要的。真的不要求自己必須當A+的媽媽,陪伴孩子的工作其實不必由自己一肩扛起,要相信身邊的人也能夠把孩子照顧好,且他也會樂意幫忙。過去的我,習慣忙完家務之後,忙工作,忙工作的時候又一邊看顧小孩,說不累是騙人的。現在我開始執行工作分配,「邀請老公一起享受孩子成長的過程」(說詞),不斷洗腦:「你花時間陪伴孩子是值得的,可以促進你們父子的感情喔」。同時可以提供給老公一些可以從事的活動的建議(建議可以一起讀故事、畫圖等),或者提供可以讓父子消磨時間的器具(鐵道玩具組、桌遊等)。當他們在培養父子感情的時候,我也可以喘口氣專心處理自己的事情,甚至還能敷面膜上網!!

 

3. 抱持感恩的心。隨時都要感謝孩子來到世界上陪伴我們。現在我們嫌孩子麻煩,是因為我們自認為是我們在陪伴孩子,事實上真是如此嗎?仔細想想,因為孩子的出現,豐富了我的生命。給我自己重新認識自己以及跟自己和好的機會。以我來說,我的童年記憶並不快樂,因為自己有孩子的緣故,一些情境都能引發自己過去的記憶聯結,我因此也會重新檢視自己當時不快樂的原因,思考那時的不快樂來自於哪裡,想著我要如何才不會再帶給孩子這樣的感覺。對自己來說,當時的不快樂也不完全是壞事,因為它成為促使我想要改變的動力,進入學校後努力讀書,現在成為能不依附家庭獨立自主的大人。只是現在年紀漸長,也已經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了,是該放下過去那些不快樂情緒的時候。我們無法改變過去,但卻可以改變未來。身為媽媽,影響更大,隨時自省自己在孩子眼中的樣子很重要。這裡也推薦一本繪本<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>,我個人覺得,很適合用來作為媽媽自我提醒的讀本,孩子被吼叫之後,是十分害怕的。

 

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如果認真且用心體會,會發現,我們大人也能跟著一起成長,真的很奇妙。生活中如果總是被「趕」所充滿了,也只剩下不快樂的感覺。感謝孩子讓我有機會學會有時要試著放慢腳步,畢竟,在過去這些年以來已經錯過太多。

 

小腳ㄚ  

圖:孩子的小腳丫~

 

arrow
arrow

    潔西卡在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